有業內人士表示,創新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不僅是跳出周期再攀高峰的唯一路徑,也是從市場跟隨者發展為市場領導者的不二法門。伴隨5G通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高度發展,與各類工程機械設備高度融合,必然產生新的價值創造力量。
挖機行業穿越周期
挖機一響,黃金萬兩。如果說工程機械行業是宏觀經濟發展的“風向標”,那么挖掘機這一“工程機械皇冠上的明珠”,更能直觀體現投資的熱度和經濟發展的溫度。自2016年企穩回暖,工程機械行業的高增長已經持續5年,今年表現尤為亮眼。1至11月,中國挖掘機市場銷量超過29.6萬臺,同比增長37.4%,遠超去年全年銷量,創歷史新高。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吳培國表示:“國內市場今年自3月以來,連續刷新單月同期歷史銷量紀錄,市場復蘇程度遠超行業預期。此次持續多年的市場連續超預期增長,是產品更新周期、庫存周期的疊加作用刺激所致。以挖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行業已經穿越了牛熊周期,成為疫情期間經濟發動機重要組成部分?!?
守正創新再度出發
在工程機械行業欣欣向榮的時刻,也有不少行業人士發出冷靜聲音并引發與會者深思。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宏寶表示:“任何一個行業在向上走的時候,都是機遇與風險并存,企業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性。當前,以挖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市場繁榮、銷量大增、股市上漲,一切都很美好的時候,也正是風險累積的時候。根據協會摸底調研情況,中國挖掘機產能已經達到約60萬臺,遠超市場需求。產能的快速擴張要引起行業的足夠重視,企業要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能盲目擴大產能規模,更不能采取價格戰的方式拼殺,否則就是在死亡的道路上狂奔。”
何清華介紹行業周期情況:“我們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挖機是固定投入、長周期折舊裝備,具有一定的周期特點,每3至4年經歷一次短周期,每10年經歷一次中周期,每20年經歷一次長周期。挖機行業曾經在2012年經歷過斷崖式下滑,因此企業的風險控制一刻也不能放松。”
何清華還表示:“1999年,在世界工程機械50強榜單中,中國只有徐工集團一家企業。如今,中國上榜企業有12家,僅長沙就有4家。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已經從國際市場的跟隨者變成國際市場的領導者之一。每一次經歷牛熊周期,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就會變得更強壯,我相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當前,5G通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高度發展,與各類工程機械設備高度融合,必然產生新的價值創造力量?!?
何清華的觀點獲得與會者的贊同,江蘇力好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龍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2年市場下行之后,很多企業轉型升級、兼并重組,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和多領域的嘗試與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機械。2016年,市場進入增長行情,龍頭企業憑借全方位優勢迅速占領市場,市場集中度大幅升高。未來,工程機械頭部企業聚焦主流市場,中小企業精耕細分領域,差異化競爭將讓行業更健康。人工替代、新舊設備國際化流轉,將是下個十年工程機械銷量再創新高的風口?!?